在台灣,如何透過政策推動與交通設施改善來實現零交通死亡的願景?這是一個攸關每位用路人生命安全的重要議題。隨著社會對行人友善環境需求的不斷提升,政府也開始積極規劃相關政策,希望打造一個更為安全且宜居的道路環境。本文將從政策框架、公共運輸系統建設、行人友善環境建設、道路安全檢核機制以及社會參與和挑戰五個層面,探討如何邁向「零死亡」願景。
政策框架:行人交通安全政策綱領與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
要實現零死亡願景,需要有清晰且全面的政策框架作為基礎。行政院於2023年通過了「行人交通安全政策綱領」,其核心目標是在2030年前降低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30%,並長期朝「零死亡」邁進。該綱領包含三大作法,包括推動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建置完整公共運輸系統,以及落實行人交通安全改善。例如,在台北市推出的一項「行人優先示範區」計畫中,道路上增設了減速帶和專用號誌,使得事故發生率顯著降低,也成為其他城市效仿的重要案例之一。
道路交通安全基本法目前正在立法中,其草案明確規範了各級政府和相關單位在提升道路使用者生命保護上的責任,同時涵蓋九大面向,例如教育宣導、執法及救護等。這部法律的核心在於建立更嚴格且透明化的監理制度,確保駕駛人的守法意識能夠真正落實到日常生活中。例如,透過加強取締闖紅燈或不禮讓行人的違規事件,讓法律不僅僅是紙上談兵,而是切實影響民眾的交通行為。同時,這些措施也對民眾日常生活產生深遠影響,例如更完善的救護機制和更高效的執法人員配置。
公共運輸系統建設:幸福巴士、小黃和TPASS月票
在公共運輸系統方面,政府正致力於減少私家車使用,提高公共運輸使用率。例如,「幸福巴士」和「幸福小黃」已經在多個鄉鎮區域上線,不僅便利了偏鄉居民,也有效提高了公路公共運輸涵蓋率。以南投縣為例,自幸福巴士啟用後,其偏鄉地區公共運輸使用率便提升了20%,充分顯示出此類措施對縮短城鄉差距的重要作用。
此外,「TPASS月票」則是另一項成功策略,自推出後台北市每日平均搭乘次數增加15%,顯示出此優惠方案能有效吸引更多市民選擇低風險、高效率的大眾捷運工具。同時,加強城市內部的大眾捷運網絡,例如增加捷運站點密度或提升班次頻率,也能讓更多市民選擇更便捷且低風險方式出門,有效優化整體流量分配,大幅降低因擁堵而引發之意外事故風險。
行人友善環境建設:以人為本的人行道改善計畫
除了推動公共運輸外,「以人為本」也是構築友善步道環境不可忽視的理念。行政院已通過內政部擬具的《行人交通安全設施條例》草案,其中要求地方政府制定分年分期計畫,針對醫療院所、大型商圈周圍逐步完成無障礙步道鋪設工作。例如,高雄市在醫療院所周邊新增坡道工程後,病患家屬反映相當滿意。
根據最新規劃,自2024年至2027年間,全國預計完成263公里的人行道改造工程,這些改造不僅提升了步道品質,也讓弱勢群體(如老幼病殘)受益匪淺。此外,針對高危交叉口加裝警示燈號亦同步安排施工排程,確保夜間光源充足,避免視線死角干擾駕駛判斷能力。
道路安全檢核機制:智慧科技結合駕駛訓練改革
道路檢核機制是整體策略中的重要一環。目前政府已規劃定期檢查並改善各類基礎設施,例如重新鋪設老舊或破損的人行道,以及調整不合理或危險性高的交叉口配置。同時,在駕駛訓練方面也有所改革,例如未來將針對機車考照新增道路訓練項目,而汽車考照則增加更多實際操作測試內容,以全面提升駕駛人的素質和守法意識。
此外,引入智慧科技如AI監控系統來即時分析違規情況,也將成為防範事故的一大利器。例如,一些城市已開始試點安裝智慧型攝影頭,用於自動偵測闖紅燈或超速情形,即時通知警方處理,有效遏止違規事件發生頻率。這些科技應用不僅提升了執法效率,也為道路安全提供了更精準的管理工具。
社會參與與挑戰:還路於民大遊行情況下的新契機
除了官方主導之外,民間力量也扮演著不可忽視的重要角色。例如,由多個非營利組織聯合發起的「還路於民大遊行」,提出健全步道人權保障制度等訴求,希望終結台灣被稱作「全球最危險徒步國家」之一的不名譽稱號。然而,我們也必須正視一些潛在挑戰,如經費是否充足?地方政府是否具備足夠執行能力?以及一般市民是否樂意配合新制度?
這些問題需要透過跨部門協調甚至全民教育才能逐漸克服。例如,新北市在推行人行道改造計畫時,因部分商家反對而延宕了半年,顯示出政策推行過程中仍需更多溝通與妥協。國外成功案例如瑞典的「零願景計畫」則提供了啟發,該計畫透過政府與民間密切合作,成功將交通事故死亡率降至全球最低,成為台灣未來努力的參考方向。
多方協力,共創安心出門生活圈
總結而言,要實現零交通死亡這一宏偉目標,需要多方協力合作。不僅需要完善法律框架和加強執法力度,更需要從基礎建設到教育宣導全方位著手。同樣重要的是,我們應該鼓勵更多民眾選擇低風險、高效率的大眾運輸工具,以減少私家車依賴。
未來,只要我們堅持投入資源且秉承「以人民福祉為優先」的精神共同努力,零死亡願景絕對不僅僅停留於夢想階段,而是可以實現的美好未來。